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详细
近年来,西安中医脑病医院以“心脑同治,医教结合”为核心,对孤独症患儿进行整体功能康复—— 中医药之光点亮“星星的孩子”

发布时间:2025-07-02 15:31

浏览量:181

2024年寒冬,哈萨克斯坦4岁男孩伊萨在父亲李纳特的陪伴下,跨越千里来到位于陕西省的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入院时,伊萨眼神游离、尖叫不止,无法与人交流,甚至抗拒父母的触碰。经过3个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这个曾被孤独症困住的孩子,逐渐展露笑容——目光对视延长了,有意识的发音增多了,甚至开始模仿他人的动作。

“我看到了中医药的神奇,它让我的孩子重新‘连接’世界。”李纳特感慨道。伊萨的故事,正是西安中医脑病医院以中医特色疗法推动孤独症诊疗变革的生动缩影。

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确定2025—2027年为“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在此背景下,从国家层面到社会各界,儿童孤独症的早期筛查、科学干预与全生命周期支持正引起广泛关注。

“这一切发生的基础都需要系统、有效的治疗为支撑。”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孤独症专科主要负责人赵宁侠说道。对于孤独症的治疗,医院目前已形成了“三阶四维,启闭调神”特色疗法,即根据孤独症患儿轻、中、重度三阶,通过中医特色治疗、康复护理、康复训练、特殊教育四个维度进行综合治疗。

精准唤醒

解锁患儿内心世界的钥匙

孤独症患儿被称为“星星的孩子”。对于他们来说,唤醒他们对外界的感知,打破自我封闭的壁垒是治疗的关键第一步。西安中医脑病医院的医疗团队深知这一点,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摸索更精准有效的唤醒方法。 

“针对入院接受治疗的孩童,我们会先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阶段性治疗方案。”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宋虎杰介绍,依据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制订的《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孤独症谱系障碍》,孤独症可分为肾精不足、心脾两虚、心肝火旺、痰蒙心窍证。临床治疗一般以中医辨证为特色,运用针、药、灸、推拿等中医特色疗法,启闭调神治疗主病及共患病。

以伊萨患儿为例,宋虎杰将这位患儿辨证为心肝火旺证。“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会让患儿口服启闭安神颗粒以平肝泻火,同时根据他的语言障碍、多动、睡眠障碍等症状辨证取穴进行针灸治疗,通过针刺特定穴位,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调五脏,启闭调神,进而改善患儿的整体功能。”

除了药物和针灸,传统的推拿、艾灸等非药物疗法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宋虎杰介绍,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与脑病的诸多症状密切相关,调节肠道微生态能起到影响情绪和行为的效果。这些非药物疗法则主要着眼于改善患儿的胃肠道功能,间接起到治疗的效果。“推拿通过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的腹部及相关经络穴位,能够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吸收功能;艾灸则借助温热之力,刺激穴位,调节胃肠道的气血运行和温度,优化肠道微生态环境。当肠道微生态得到改善,患儿的情绪和行为问题也会相应得到缓解。”宋虎杰说。

身心重塑

助力患儿回归正常生活

一部电话,十年坚持,随着锦旗从宝鸡邮寄到西安中医脑病医院脑病十一科(孤独症谱系障碍专科)主任赵宁侠的手中,李玉秦(化名)终于完成了她十年来的心愿。“我孙女得了孤独症,如今能像平常家孩子一样上学,多亏了赵医生!”说起赵宁侠对孙女萍萍(化名)十年如一日的电话康复指导,李玉秦感慨地说道。

2012年,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医疗队在宝鸡进行陕西省残联救助项目筛查工作时,萍萍被诊断为孤独症谱系障碍。在西安中医脑病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后,为了让李玉秦与萍萍不再奔波,赵宁侠制定了一套家庭康复训练方案,让萍萍在宝鸡的家中也可以得到持续性的治疗。

从那时起,每当萍萍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障碍,只要一收到李玉秦发来的消息,赵宁侠都会耐心回复,经常在电话里一讲就是1个多小时。“对孩子一定要有耐心,一遍遍地引导,让她慢慢熟悉学会生活中常要做的事。”在指导中,赵宁侠常常对李玉秦这样说。在赵宁侠看来,对于孤独症患儿来说,康复训练的首要目的就是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陪伴与帮助很重要。

情绪渐渐稳定,交流逐渐变多,还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家务……按照赵宁侠的指导,萍萍的症状逐步改善。如今,萍萍已进入普通学校和正常孩子一起学习了。

出院后每日电话或线上指导,十年如一日地帮助孤独症患儿回归正常生活;给予患儿家庭康复指导,与家长一起陪伴孤独症患儿成长,让他们找到归属感……许多个关于孤独症患儿的温暖故事不断在西安中医脑病医院上演。

“唤醒感知只是开始,帮助患儿实现身心重塑,回归正常生活才是最终目标。”赵宁侠介绍,孤独症患儿个体差异性大,医生会根据患儿情况,精准评估,精准检查,精准治疗,辨证施治,通过中医特色治疗、康复护理、康复训练、特殊教育、家长培训,医教结合系统综合治疗,短期内改善患儿整体功能。康复护理通过融教于护、结构化病房调整儿童饮食结构、生活起居,改善儿童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康复治疗师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框架下进行多方面康复训练,改善患儿社交思维、行为问题及言语认知能力、感知觉等;特教老师通过主题化教育发展患儿各个领域能力,为融合教育做准备。 

在特殊教育环节,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康复治疗三科(康复教育科)还开设融合预备班,为特殊儿童入学衔接搭桥。今年3月,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康复治疗三科(康复教育科)携手中育品格东方花园幼儿园开展融合教育主题教学活动,10名来自医院融合预备班的孤独症、智力低下患儿在特教老师的带领下走进校园,参与融合活动,体验其中的快乐。

“此次融合教育主题教学,不仅为特殊儿童提供了一个融入普通幼儿园学习的机会,更是通过医疗和教育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针对特殊儿童的具体需求,为他们提供一个更加全面、专业的个性化教育方案和医疗支持,促进特殊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康复治疗三科(康复教育科)主任李博霞表示,目前医院与幼儿园在积极合力申报“医教融合示范基地”,希望将这样的融合教学方式坚持下去。后期,还会计划带患儿走出医院,去超市、电影院、餐厅等各种环境中,让康复成果延伸、泛化到实际的生活中去,真正促进特殊儿童的社会融合。

从中医辨证的“唤醒”到个性化陪伴的“重塑”,西安中医脑病医院的进阶之路,不仅是医学技术的突破,更是一场关于生命尊严与社会包容的实践。在这里,传统与现代交织,个体与系统共进,为孤独症儿童点亮了通向未来的星光。(本报记者  张 霄)



扫一扫了解更多

西安岐奥丰医疗发展有限公司 许可证号:08004942号 | 备案号:陕ICP备08004942号